您的位置 首页 法律天地

【丁律说法】网络电商促销时的税务风险

已入六月,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入年中购物狂欢,预售、定金、优惠券、购物津贴等各种优惠手段让人眼花缭乱。然而购物促销狂欢后,商家税务处理不合规,很容易引发税务风险。

风险一:折扣销售少计收入

张三在电商平台开设了网络旗舰店甲公司。618期间,该店为提高销售量,推出了“满2000减100”的优惠活动。消费者如果购买店内指定产品,可以在优惠价格的基础上再打8.8折。这种“满减”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。那么,甲公司的销售收入应如何确认呢?

无论是满额度即享优惠,还是优惠折扣,本质都属于折扣销售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,这种为促销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折扣属于商业折扣,企业应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,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额;在增值税方面,根据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的通知》(国税函〔2010〕56号)的规定,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,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,可以按照折扣后的销售额缴纳增值税。企业必须关注“分别注明”这一前提条件,如果仅是在发票备注栏注明折扣金额,仍需按照折扣前的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。假设甲公司销售的某商品含税价为1130元(不含税价为1000元),买家享受了8.8折优惠,且满足商业折扣的其他条件。此时,甲公司应按照折扣后的售价确认收入880元,并缴纳相应的增值税。

风险二:预售确认收入不及时

李四在一家网络电商平台开设了一家高端服装店铺,根据客户需求主打定制服装。由于需要定制,通常提前1个月预定商品。消费者一般在预定商品的一段时间后,收到购买的商品。

那么,李四应该如何确认纳税义务发生时间?根据《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,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,确认收入的时间为货物发出的当天。所以,李四应以商品发出的当天,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。例如,李四的店铺采用预收款销售方式,在2022年6月6日销售了一件连衣裙,收到全款含增值税的预收款1130元,并在收到预收款后1个月内发货。此时,店铺应在发出货物当天确认收入 1000元。

风险三:代金券性质把握不准

王五开的乙店铺为了吸引客户,在网络店铺的销售主页推出了以150元换购200元代金券的广告。客户以150元价格购入代金券后,在购买店内商品时,这张代金券可冲抵200元。

其实,上述代金券的性质与预付卡相同。顾客以150元购入200元代金券,在购物结算时,该代金券所注的200元金额,可以抵减部分价款。所以,乙店铺在销售代金券时,应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,而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。开票时,需按照“未发生销售行为的不征税项目—预付卡销售和充值”项目开具,发票税率栏填写“不征税”,不征税项目也不填报在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》中。

假设消费者以150元购入200元代金券后,购买了一件标价为615元的商品,实际再支付了415元,此时,商品含税价共565元(不含税价为500元)。则乙店铺应在消费者实际消费时确认收入500元。

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,不论打折销售还是代金券销售,都属于商业折扣,应按照折扣后的金额确认收入。同时,在企业所得税方面,要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,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,不论款项是否收付,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;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,即使已经收付,也不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。

作者: 丁一粟

丁一粟律师, 湖南大学09级法学院校友,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, 广东省律师协会税法委委员, 深圳市律师协会税法委委员, 广东省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, 长期专注于涉税法律事务、为企业提供税务咨询及规划、股权激励、股权架构设计、IPO上市、新三板挂牌、争议纠纷等业务领域。 校友们若有法律或涉税疑问,欢迎与丁律师联系:dyslawyer@163.com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随时联系作者删除。)

为您推荐
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十二
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十二

罪名二: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涉及员工岗位:【生产部】 案例12: 黄某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...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十一
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十一

罪名二: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涉及员工岗位:【采购员】 案例11: 陈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 (上海市宝山...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十
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十

罪名二: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涉及员工岗位:【采购部】 案例10: 刘某志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 (潍坊高新技...
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九

罪名二: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涉及员工岗位:【事业部】 案例9: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之...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八

【丁律说法】从30个案例看企业员工必知的刑事风险之八

罪名一:职务侵占罪 涉及员工岗位:【业务员】 案例8: 李某职务侵占罪一审判决书 (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(2025)粤0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返回顶部